功能检查科简介
科室人员结构:中心医院功能检查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科室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现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一人担任徐州超声医学会常务委员、沛县超声医学组副组长。科室每年定期安排人员到徐州、上海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及短期轮训。
科室设备:科室仪器设备先进,目前拥有日本产东芝阿波罗高档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台,上海产阿洛卡黑白超声仪1台,探头配置满足常规检查需要;德国产耶格牌全自动肺功能分析仪;美国产GE牌12导同步心电图机;美国产GE牌运动平板机、美国产GE牌动态心电图仪及动态血压仪,基本满足了临床各个科室不同诊治的需要。并启用先进的超声图文工作站,实现了科室电脑化管理,使图文资料存储、处理及查询、统计简单而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特色及开展业务:功能检查科承担着门急诊、病房、体检中心等大量的日常工作及工伤抢救协助工作,工作项目包括:超声常规检查、心血管超声、妇产科超声、小器官超声、腔内超声及超声介入穿刺检查等超声检项,此外还开展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脑电图检测、肌电图检测等。
功能检查科于2004年率先在沛县地区开展腔内超声妇科病检测、腔内超声前列腺检测、腔内超声精囊腺检测、腔内超声前尿道检测、胎儿畸形的早期和中期筛查、周围血管超声、运动平板检查等。近年来,随着设备更新及其功能的不断提高,检测领域和深度不断扩大:报告徐州地区第一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把该领域最新的诊断观点引入我院;报告首例肌肉损伤伴窦道形成,开创了我院超声肌肉诊断的先河;胎儿检测中先后报告了婴儿海绵肾、脉络膜囊肿、透明隔囊肿等,开展了胎儿脐动脉、动脉导管、大脑中动脉血供检测预测评价胎儿宫内窘迫,在胎儿畸形筛查方面,已经具备了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胎儿畸形筛查的能力,同时具备了早孕期筛查唐氏综合症及其它胎儿畸形风险评价的超声诊断能力;在小器官检查方面,已经报告多例甲状腺癌、乳腺癌病例,该领域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常规检查项目中,已经具备早期肝硬化诊断、输尿管小结石定位的能力,最小病灶检出能力从10mm提高到2mm,此外,还开展了肠系膜淋巴节检测,开始了腮腺、颌下腺的检测研究工作,酝酿开展神经系统超声诊断、脏器造影成像及胃肠造影超声诊断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周边患者,部分深层次检查项目得到徐州三级医院临床专家“就近超声复查”的认同,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檀士林 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院长助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徐州超声医学会委员,沛县超声医学组副组长。1994年毕业于安徽皖南医学院,本科学历,1996年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进修,2015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高级研修班”。1994年进入本科室开始从事心血管、腹部、腔内、小器官超声日常检查和研究工作,著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意义分析》、《腔内或会阴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列腺囊肿165例分析》、《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研究》、《颈动脉斑块检测预测脑卒中研究》、《处女膜闭锁致尿潴留的超声诊断病例报道》等学术论文,《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双探头复合探查在前列腺中的应用研究》、《超声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对脑梗塞患者的预防诊断价值》、《处女膜闭锁致尿潴留病例报道》、《脑彩超的应用研究》、《心脏彩超在左心室假腱索检查的临床应用》等研究获得院级及公司级科研成果奖,院内开展新技术19项。
王小燕 女,中共党员,主治医师,1997年毕业,就读于徐州医学院,本科学历,2009年进入本科室开始从事心血管、腹部、腔内、小器官超声日常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工作,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有《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分析》、《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